4月27日,城南高级中学2022级地理组长达8个月的“校园植被抗旱能力大小及原因分析”主题研学活动告一段落。
为了更好地推行“慧生教育”,让地理教学从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2022级地理组开展了“校园植被抗旱能力大小及原因分析”主题研学活动。2022年8月,吴富云校长带领安玲、王成老师,结合重庆市出现的区域高温天气对当地居民生活、植被生长等影响深远的地理现象,提前规划,制定方案,编写研学提纲,围绕整个校园精心选取设计研学点。
本次研学活动,2022级学生共分成14个组,在教师带领下分批次逐一参加探究活动。
同学们从教学楼云程楼出发,开始地理探索之旅,主要选取学校里经过酷暑后仍生机勃勃的植被以及典型的干枯植被进行研究。同学们先了解其生长习性,再观察植被叶片的大小,了解叶片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弱和植被抗旱能力。
通过雄飞楼旁边的含笑以及凌云楼旁边的枇杷树,同学们观察到叶片表面有光泽感,触摸时感受到叶表有一层蜡质层、枇杷叶下有绒毛,再感受叶片厚度硬度,分析这些要素对植被抗旱能力的影响。
校园里黄桷树长势颇好。师生共同探究其原因,让学生把课本知识立体化,身临其境感受到风化作用。对比前面平坦地区大片郁郁葱葱的麦冬,树根旁边麦冬枯黄,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土壤影响植被抗旱能力大小。
同一斜坡不同土层厚度的黄桷树长势有差异,且同一斜坡同土层厚度的黄果树和天竺桂生长状态也差距很大。
刚竹下边生长的鸢尾喜凉爽天气,但却扛过了酷暑。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下方土层肥沃,腐殖质层厚,确实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带领学生利用太阳方位辨别位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地理。同学们兴致盎然,纷纷踊跃参与实践。
利用刚认识的方位原理,促进学生思考“为什么柳杉只有北面的枝丫尚存绿叶”,使其明白光照原因对植被抗旱能力大小的影响。
本次地理研学活动,从植被本身的叶、根系、外在因素的土壤厚度、肥沃程度、光照等方面来探索影响校园植被抗旱能力大小的原因,不仅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切实有效地落实了“慧生教育”。
文字:王成,素材:吴富云、安玲、王成,排版:蒋能勇,初审:李联川,终审:吴富云。
公众微信号:chengnanjiaoyujituan
关注微信公众号,详细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