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霖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59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曾任吉林省农安县人武部政委、县委常委,吉林市龙潭区人武部政委,上校军衔。曾任吉林省《长白山诗词》执行主编、《中国诗词年鉴》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副主编,著有《刘庆霖诗词》《掌上春光》《刘庆霖作品选》(诗词卷、理论卷)等专集。
江 岚
1968年出生,河南省信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论专业硕士,曾供职于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工会,现任《诗刊》社诗词编辑部副主任,子曰诗社秘书长。
杨志学
笔名杨墅,文学博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解放军外语学院副教授、《诗刊》编辑部主任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诗刊》《上海文学》《新华文摘》《书摘》《作家文摘》等。出版著作有《诗歌:研究与品鉴》《诗歌传播研究》《心有灵犀》《谁能留住时光》等。曾获《上海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
郭 云
笔名竹风,字渊谷,男,北京市人;1943年1月出生,具有高级政工师与专家职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山西诗词学会会员,现任中华当代文学会副会长,《诗词世界》杂志社主编。全球汉诗总会北京联络处顾问,大竹,晋城,琼海诗词学会顾问。北京东方伯乐诗书画研究员兼客座教授等。
刘宝安
河北乐亭人,大学学历。《中国诗词年鉴》《中国当代诗词百家》《诗词创作》责任编辑。《中华诗词》杂志资深编辑。中华诗词学会教培中心发起人及研修班导师。曾任《诗词家》副主编。现为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诗词世界》杂志常务副主编。
梦游山得首颔,醒续以成
作者:邓 辉
苍松山顶屹,落照独依林。
鸟傍高枝唤,溪穿薄霭吟。
乘风贪皓月,破雾响禅音。
自在清修地,能安一片心?
江岚点评: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论“诗家四关”云 : “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之四关。使一关未过,则非佳句矣。”验以谢氏之说,这首五律可谓四关俱过。
刘庆霖点评:
所为信手拈来皆有韵,此诗可见一斑,标题直指首联、颔联乃梦中游山赚得,不觉引起读者好奇心,他在梦中看到了什么。“松”之屹于岭上,“落照”之偎于林杪,此为一静;“鸟鹊”唱于枝头,“溪水”吟于山谷,此为一动;堪称佳梦。余亦曾有几次梦中得句之时,此可谓诗人的幸事。然而,能把梦中佳境补的天衣无缝,并不容易。所谓好诗当气脉相连,一以贯之,且无凿痕,颈联、尾联便是,“乘风贪皓月,浴露享梵音。”落照后吹熏风赏月,浴露中天籁如禅,是真正的安心清修圣地。
诗人庞德说过:“技巧是对真诚的考验。”从此诗中看到,是诗人的激情与苦行,培养了他的灵感与技巧,诗人把诗词当作灵魂的家园,于庞杂的尘世之外,赖以修心的一隅。短短四十字,由景入情,动静相和,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写的极其安静,且线条清晰流畅。
雨水节即景有感
作者:邓 辉
残梅僭序去迟迟,不令东风抚嫩枝。
设若枯衰居位久,年年那得见新奇?
江岚点评:
作者年事已高,渐萌退意。此诗可谓善于托物言志。使恋栈之辈读之或当汗颜。
见抛荒地
作者:邓 辉
膏泥一寸值千金,不见嘉禾见草深。
试问农夫何处去?棋牌桌上度光阴。
江岚点评:
作者生长农村,深知田地与耕作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故见农田荒芜,倍感痛惜。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作者更是愤慨不已。原来农夫们正在棋牌桌旁消磨时光呢。农夫而不种地,或许自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比如外出打工,谷贱伤农等等,但这里却是一幅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蹉跎度日的颓废景象,无论如何都是不应该的。这首诗见微知著,所反映的问题还是很普遍的,也是很尖锐的。
郭云点评:
人以食为天,可见食之重,之大,民生之首要也!可是诗人眼里,却见荒芜,杂草丛棘之盛茂,唯无禾苗之青葱。粮从何来乎!岂不令人费解与痛心!故诗人发感慨,动情肠,嘆胸臆乃真谛乎!脱贫不脱荒,增收不垦地,岂能达富裕之家,走康庄之路。可见诗家心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风格之高尚,令人赞叹!小诗朴实无华,几乎句句明白如画,又句句意蕴横生,其语言平易自然,但不失精练之美。诗家能在平浅通俗之语言中,升华出深刻的诗之境界可谓高手也!尤结句“试问农夫何处去,棋牌桌上度光阴”。岂不令人深思。是人之惰,还是策之误。诗人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大缺口,可任人深思,真悟矣!该作品可谓一幅水墨写真画卷。诗家巧妙的拾取“草深”与“棋桌”两种不同的物象勾勒了一个逼真的场景,犹如身历其境。可见诗家其艺术功底过人也!该作品确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之道。可谓其思想哲理,艺术境界双赢乎!
题诬告者
作者:邓 辉
蚍蜉三两只,难撼树千寻。
力尽将临死,怨根粗又深。
杨志学点评:
此诗寥寥二十个字,却对“诬告者”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源于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收到了以少胜多的功效。因为,类似“诬告者”这样的题目,其实是不大好写的,弄不好容易脸谱化,也容易陷入抽象说理的境地。而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像个地道的老手,只见他驾轻就熟,四两千斤。比兴的表达,避免了直说,也引人联想。把“诬告者”比作“蚍蜉”,也见出正直人士的轻蔑。以“三两只”,去碰“树千寻”,结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诬告者”唯因其“诬”,而显出外强中干的嘴脸。看起来似乎来势汹汹,实际上因其心术不正、缺乏事实根据而软弱无力,最终必败无疑。“力尽将临死,怨根粗又深”便是从“诬告者”心理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点,也启示人们不要惧怕“诬告者”,只要自身行得正,“诬告者”是不会得逞的,“诬告者”到头来只会落得一个害人不成、先害了自己的下场。
含鄱口遇暮雨作
作者:邓 辉
含鄱口上乱云飞,不见云帆向翠微。
白浪排空烟笼水,江鸥唱晚羽沾霏。
撕开暮霭寻明月,揉碎斜阳换皓辉。
但得宵宵清似昼,初心切切莫相违。
郭云点评:
这是一首借暮雨抒发情怀的旅途之作。触景生情,景随意化乃诗人之常道。在旅途中遇到暮雨或许是偶然的。但诗人这种情感的积累却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所遇,顺与逆,喜与悲,忧与愁中形成的,则不过是诱发机遇而已。一旦遇到成熟的外部景象时必然呼之欲出也!“暮雨”在古人诗词中几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意象。当诗人情绪低沉,对生活失去激情,或生活及工作处于迷茫时,常借“暮雨”来寄托自己的郁愤和忧郁,这就是寄情于景也!如“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白居易)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可见诗人《含鄱口遇暮雨作》绝非偶然。
首联“含鄱口上乱云飞,不见云帆向翠微”。是暮雨对环境之影响铺成了一幅轮廓的画面。其中“乱云飞”和 “不见云帆”说明诗人所遇暮雨不是一般的散丝细雨,而是稍有猛烈的中到大雨。便有乱云翻滚之势和帆落船泊之象。尤一个“乱”字为该作品涂上了一层朦胧暗淡底色,铺垫了一条模糊不清的轨迹。由于这样一笔迷茫的画面,也就顺理成章的镶嵌了颌联的具象。可谓画外之象,象外之景也!
水阔碧空的含鄱口尽然是一片“白浪排空”,雨湿鸥羽,天黯地昏的渺茫景象。这种抬头不见星,欲听鸥不鸣的混沌形象,可以想象出一位胸次含宏,志向超越的诗人,怎可不发忠愤之气,怎能默同俗流之辈乎!故笔锋回转,发愤而抒情,呼出一联“撕开暮霭寻明月,揉碎斜阳换皓辉”凛然之笔,直抒胸臆,可谓痛快一笔,壮士情志也!尤“撕开”“揉碎”充分展示了诗人浪漫风格的大手笔。更有“寻明月”“换皓辉”之句形象鲜活,视野高远,诗人的壮怀大志跃然纸上。进而说明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中企图幻觉出更美好的空间与浪漫。使得月光可以拾得,斜阳可以换掉,可谓赤子情怀,耿耿不已也!这种崇高的人生价值必然受人之尊也!
颌颈两联是虚实相生,情景相衔。颌联写实藏虚,颈联主虚藏实,这种虚实互补,其构思严谨,手笔精妙,不仅意律两工,同时具有语言创新,简洁无华,非大诗人所不能乎!诗人经过一番思想情绪的碰撞,情感的迸发后便回归到尾联:“但得宵宵清似昼,初心切切莫相违”这样一个相对冷静的心态和一个美好的向往与寄托,一种深层次的哲学理念和人生的价值观,一个理想与现实统一的社会价值。“但得”用的十分贴切,这里既是一种告慰,又是一种希望。告诉人们“宵宵清似昼”必然需要付出。不能违背初心,不能忘记理想与进取。这是诗人思想境界的再现,是理想与初心的物化。是践行理想的起点。
古人讲:“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句。诗人正是激情满怀把含鄱口遇暮雨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围绕暮雨这个形象给读者彰显了一幅“逼真、鲜活、动静有次、体位有序、浓淡清晰”的大画卷,可谓栩栩如生矣!
其尾联虽语词简古、平淡,却是一种语重心长的告慰,蕴含着丰腴隽永的境与意,确实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的旖旎、超脱、绚丽的情怀和追求美的崇高风度和气质。流淌着一种吟诵不尽的滋味。诗人向往的是:含鄱口的水碧天蓝、行云悠然的景象,是百舸争流的繁华风貌,是海鸥自由自在的飞翔恬淡的氛围,是一派光风霁月的景明浪白的环境,只要坚守初衷这一切便是史实也,可谓幽谷中的晨钟暮鼓之韵律也,久久回荡不息。可以说该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诗人之上品,更是一首壮士情怀的慷慨绝唱矣!
南山感怀寄永昌兄
作者:邓 辉
岭亘南天气自雄,穿云踏雾势凌空。
足嬉碧浪千山雨,头顶惊雷十级风。
可羡初心终不弃,犹怜污水始难通。
艰危未尽巍峨在,但与松梅苦乐同。
郭云点评:
《南山感怀寄永昌兄》是一首登高之作。“登高”之作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诗人情感和创作中几乎成了常规模式,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题材。一种别有情趣的风俗。登高,很容易引发诗人无限的情感和万千动荡之情绪。所以“登高能赋”成了诗人的一道风景线。尤唐宋以来诗人临风抒情的登高名作,成为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尤杜甫的《登高》堪称我国古代登高诗的巅峰之作。可见《南山感怀寄永昌兄》是诗人继承传统文化的一首佳作。
该诗的首联“岭亘南天气自雄,穿云踏雾势凌空。”是诗人登上南山俯仰天地,感慨万千,触目可见的波澜壮阔的印象。诗人登临远眺看到峰与天连,云雾缭绕,气势磅礴的景象,必情以物兴,兴于景生。尤“气自雄……势凌空。”这就为全篇奠定了基调,埋伏了底蕴,提升了正气。为这幅登山画卷勾勒了轮廓,涂抹了底色。该联名为写山之气象,实为写人之格度。潜藏着诗人风云之胆气和壮士之情怀。即驾风云之气,行惊雷之胆。独往天地之间,走烟雾之极。可谓景壮人之胆气也!
登山之作多半是“穷乎遐迩,系乎忧乐”之感伤。无论家国之喜忧,还是人生之悲乐,都在托物言志中寄寓着一个沉重的登高主题,同时都具有情感复杂,感受强烈的特色。古今登高寄人之作,多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须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感慨,缓解自己的情绪。二来想通过自己的感怀上升为一种哲理,达到舒缓对方的矛盾,或与对方共同探讨社会哲理,人生志向等,求得一箭双雕的目的。这类作品古人不在少数。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等。《南山感怀寄永昌兄》首联的“穿云踏雾”正是这个主题的暗示。
颌联“足嬉碧浪千山雨,头顶惊雷十级风。”是首联呈转而来,是首联的继续与扩展。如果说首联是写虚、写意为主,则该联是写实、状物为主。诗人漫步于南山之巅、嬉耍棘丛碧浪,身处渺茫大雨,头顶着闪电霹雳和扑面而来的十级大风,神态依然自若的壮士情怀令人称快。大有“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李白句)的气势。堪为时代之风流也!该联是一个经纬、纵横句式结构。是一幅动静并存的画卷。形象逼真,意象明快。浪、雨、山、雷电的动态气象,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进而衬托出诗人英气勃发的伟岸气度。
颈联“可羡初心终不弃,犹怜浊水始难通。”是由上联的物境转向心境的意象再现。亦是该诗的肯綮所在,正是寄人之旨。诗人一展乐观自信的风采;尤“可羡”与“犹怜”这个递进式句子用的十分巧妙。前者告诉对方在这坎坷人生道路中,在这风云变换的潮流里,我们能恪守初心,始终坚定道德与理想的光明,至今依旧闪烁着时代的火花。这正是我们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
后者诗人认为,更值得高兴与骄傲的是:在这个凡俗尘世之中多少人成为污水的俘虏、时代叛逆、人民之罪人。而我们能始终恪守清白,抵御陈腐,做到两袖清风的。怎可不喜不乐呢!这种骄傲与自信的人生哲理,绝非盲目的自信与骄傲。正是诗人的自我鞭策与鼓舞。是一种进取精神的写照与展示,是诗人扬帆,策马的新起点。
该联从逻辑内在联系看,是一个因果句式。由于初心不弃方能浊水难通也!可见诗人的精神防线,固若金汤,可歌可赞也!从艺术手法上看,不仅律意两工,又有创新之格。尤因果相对,既不同于通常的平对,又不同于流水之对,显得老到自然,别有新意。可谓高手!
从该联便可看出诗人虽已古稀之年,但依旧怀抱理想。所以这是一首不同于古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壮怀之歌,同时表现了诗人别有洞天的审美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尾联“艰危未尽巍峨在,但与松梅苦乐同。”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登高临远,睹物兴情。由情景交融化为情理统一的哲学上的腾飞,是诗人审美观念的质变。该联似乎在宽慰对方,又在告慰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在未来的征程中,还会有“千山雨”“十级风”。依然是跌宕起伏,荆棘丛生。但依旧雄心不减,风骨固若砥石。同时要有松梅之品格,敢在风雪中耸立挺拨,笑对人生的乐观主义价值观,再次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精神和浪漫风格的色彩。是对刘禹锡“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精神的再次冶炼。
该作品意象雄浑,情感深沉,状物鲜明。在艺术创作上作者尽力做到:立象以尽意、造境以传情、观物以求奇的艺术理念。首尾关联十分巧妙。情感上喜与忧在潜藏中传递,审美上在壮与优之间穿插。读者能在这鲜明的景象中,有实景、实物、实事之感,同时能使读者有感悟不尽的象外之旨、文外之趣、诗中咀嚼不尽之意味的魅力感。该作品不仅给读者一种艺术美的享受,更是在精神上给了读者一种进取的力量。实现了艺术与思想相辅相成的哲学统一。可谓一首精品之作也!
赠别贤妻郑海燕
作者:邓 辉
前生有德结奇缘,结伴今朝福寿添。
淑气催花媸变艳,贤心化雨苦为甘。
能纳百川宽胜海,敢嘲五岳矮于天。
堪怜体弱肩挑重,匆匆来去寝难安。
郭云点评:
赠妻之作古今有之。并多于诗人处于困境时之作,更富有情感性和生命力。如李白的《自代内赠》就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句;“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的恩爱、怀念、相思之情,至今令人回味。
《赠别贤妻郑海燕》也同样是一首夫妻情爱信息相互传递的佳作,也是夫妻恩爱的象征。 名为赠妻,实质是夫妻之间一种情投意合的纽带,是生活与工作,顺畅与逆境时感情火花的碰撞,交融与结晶。
首联诗人用素描的手法,对夫妻间结合必然性的叙述。这里诗人用了传统的价值观,把婚姻的恩爱归宿与前生的“修德”的结果,可谓兴致幽默,委婉。可见诗人对于婚姻的严肃性,是不同于今天一些人,盲目追求西方模式的一次无声的批判。也是诗人崇高道德观念的见证。该作品无疑是一首积极上乘的佳作,是弘扬正能量的艺术精品,应该受到赞美与颂扬。
二、三联诗人为贤妻从不同角度画了一幅淑女形象。并给人一种“丰姿冶丽、落落大方、有风采、有风度”的传统派与现代派相融合的才德兼备的女中之杰。颈联“能纳”、“敢嘲”反映了传统派女人贞洁、爽快、正直、忠厚的风度。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和一位有理想,有事业的贤内助,何愁事业不成也!可见诗人的骄傲与自信是因为有过于他人的雄厚的家庭资源。堪为人之楷模,家之典范也!
尾联可以看出诗人情感上有几分凄婉。在关心妻子方面,有些内疚与感伤。“堪怜”只是一种主观意识,但最终还是无能为力为体弱的妻字消减负担,增添温暖。这种含思凄婉,情感惆怅自然就会流露于笔端。尤尾句“匆匆来去”可看出作者几乎没有和妻子能有一次消遣的旅行,自由自在的娱乐与漫步。不正是诗仙李白诗句:“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情感的再现吗!这就点明了标题的“赠别”的因果关系。可谓首尾衔接无隙,前后呼应无疏也!
该作品由于诗人多用了朴实与闲淡的修辞风格,显得语言婉转含蓄、意境优美隽永,情感真诚与贴切,夫妻之间的真爱令读者感到十分蕴藉深婉,那种情切切、意绵绵的滋味,深深的蕴涵在那美好的言词之中,埋藏在那鲜活的形象之底,那种幸福美满与心神恬适的滋味令人一唱三叹,琢磨不尽!我想读了这首作品的人都会羡慕不已,都会肃然起敬也!可谓一首夫妻恩爱范例之佳作,和睦家庭的的一面旗帜。必将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感召力和正能量。
梦涉险醒咏而赠人
作者:邓 辉
古稀豪气壮,梦也惜分阴。
岁月奔腾急,冰霜冷冻深。
天低云漫漫,路险雾沉沉。
独有登高者,敢穿原始林。
郭云点评:
这是一首借梦抒情,或者是托梦言志,别具一格的抒情作品。“涉险”抒情之实体,“赠人”情感抒发之媒介也!看来“梦中涉险”对诗人来说触动较大,可以断定非鸡虫小事。定是对诗人所担当的使命、任务,前景有着密切的关联。否则不会迫不及待的要向亲人通报、倾诉。
“涉险”诗之基石也!可惜未能梦到这位亲人,遗憾啊!何由“惟梦闲人不梦君”(元微之句)乎!首联“古稀豪气壮,梦也惜分阴”发端有力,如爆竹骤响,其势不可遏,真乃元气浑成。这应该是诗人的一张名片,古稀之年豪气依旧。可贵乎!后半句又回到题目上来。“惜分阴”可见瞬间之梦胜于千金也!乃“赠人”之伏笔。
之于颌联与颈联,是诗人梦中所涉的四种现象,从不同层次折射出来的情景相互交集状态。“岁月奔腾急,冰霜冷冻深”,诗人毕竟已临古稀之年,虽神采焕发,但岁月不饶人也!此时诗人似乎感到人生之短促。如同奔腾的浪涛一瞬而过。此时的周围又如此冰霜凛冽,有几番“旅思无端不及春”(宋,赵师民句)的孤独,惆怅之感。可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啊!“涉险”之伤感与“赠人”之抒情天然之情理也!或许亲人早有预感,亦有“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的共振、共鸣也!
诗人虽没有细微的描述其险况,从颈联“天低云漫漫,路险雾沉沉”可知是诗人事业前景中一种严重的阻力或许挫折。否则岂有天塌路断,云障雾罩之压力也!不正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样的处境吗!该两联是诗人把叙人情。状物态寓于一炉,可谓手笔老成。该两联一方面呈现了诗人前路中的困境,更反衬了诗人敢于担当的崇高的事业心,与那种沉厚端默的心态。乃人之表率乎!
尾联“独有登高者,敢穿原始林”是诗人情景交集的巅峰,是情感抒发之极致。是诗人思想境界升华出的深刻的哲理意象。尤“独有”告诉读者“敢穿原始林”必须“更上一层楼"。除此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此时诗人并未登高,但能在错综复杂的困境中,悟出如此深远的境界,可见诗人修身之真,养德之高,审美底蕴之厚实。同时反衬出那些狭隘眼光的小人,设险弄雾,蛊惑人心的伪君子何等卑劣。这种正反行为的衬托,更加鲜明地表现了诗人的崇高形象。
该作品有其别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其伏笔深沉,场景开阔。情感真切而不外露,着色无华,吟咏确委婉。环节呼应,开合有致,首尾密合。其气质恢宏,具有“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孟郊句 )的大家风范。其语言流畅洗练,近乎白描却诗味浓郁。尤尾联深刻的哲理给人以鼓舞,以力量,以希望。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不已,应为当今借梦抒情的范文也!
刘宝安点评:
重庆的大足城南中学,是一座驰名国中的名校。面对这样一所拥有万八千的莘莘学子的大学校,身为一校之长的邓辉先生,为了搞好教学,可谓颇费心思,如果用“日理万机”“苦心孤诣”来形容,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你想,事无巨细,白天为事分神,夜间魂牵梦绕也是常事。而《梦涉险醒咏而赠人》这首五律就道出了诗人为教育的献身精神。诗的开头,单刀直入,已过古稀之年的他,还要“老骥伏枥”豪情满怀。这里第一句是开篇明志,也是为第二句的破题做准备,意思无非是说他的身体及精神都是蛮好的,是能够继续勇挑重担的。这里只一个“壮”字就为日后涉险吃了定心丸。诗的第二句就直奔主题,“梦也惜分阴”,梦是心思的写照,他很珍惜这美好的梦境,白天已经很忙碌,夜里还要继续惜“分阴”,这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和主人翁的责任感。这里面的“惜”字用的很妙,人们做事就是依靠时间和空间,所以应该怜惜它们,尤其是时间。
诗的第二联“岁月奔腾急,冰霜冷冻深”是对客观大环境的描摹,其中“岁月”对“冰霜”,“奔腾”对“冷冻”,“急”对“深”;岁月、冰霜是名词,奔腾、冷冻是动词,急、深是形容词。单说这“急”和“深”,它道出了时间的紧迫和空间的深邃,令我们做事不可怠慢。第三联“天低云漫漫,路险雾沉沉”是以“天”和“路”作为意象,来进一步具体地去烘托环境的险恶,其中“天低”和“路险”是果,而“云漫”和“雾沉”则是因,很显然这“云”是彤云,“雾”是雾霾;出句说的是面,对句说的是线;再加上叠词“漫漫”和“沉沉”的运用,将征途的险峻和事业的艰辛渲染到了极致。总起来说,颌联是概括的描写,是虚写;颈联是具体的呈现,是实写。两联是前后链接呼应,层层加码,目的是为尾联的析出做好铺垫。果然是“有志者事竟成”,勇敢的攀登者就象影视中的“挑战不可能”一样,敢于面对艰难险阻,所向披靡。“独有”是英雄所具备的品质,此句是“独有英雄驱虎豹”的化用;但须要注意的是,这“登高者”即将要征服的是“原始森林”,而原始森林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是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其危难程度可想而知。诗的结句是在前面两联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了背景的沉重色彩,单是一个“敢”字则褒扬了拓荒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当然,这无疑是作者心灵的独白。
综上所述,作者以梦境涉险来表达心志,首联开诚布公、直接破题;颌颈两联缜密,浓墨重彩,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为主人公的壮举做好铺垫。尾联为圆梦而执坚披锐、敢为天下先。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教育家,城南中学的辉煌,是与他的诸多建树分不开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不仅亲自写诗抒怀,而且还将诗教引入校园。他的教书育人,极具战略眼光。援笔至此,让我们再拜读一下他的另一首七律《遣怀寄人》:“童心似雪梦如虹,自诩鹏飞越九重。也欲凌云翔海北,曾经破雾过山东。寸丹难以酬知己,雅韵安能建事功。谁说豪情随水逝,栽桃育李自英雄。”很显然,两诗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可以看作是姊妹篇或连章体。写诗“赠人”与遣怀“寄人”都是在抒发自身的梦想;“登高”和“育桃李”则都是英雄的行为,由此可知诗人的夙愿是一贯的。
谈到律诗的法度,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律诗要法,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加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统观邓校长的大作,《梦涉险醒咏而赠人》确实如上所说,用韵规范(为平水韵的下平声十二侵),诗体结构严谨,起承转合流畅自如,中间两联对仗工稳、得体,首联与尾联相互照应,不失为一首好诗。大可以赠人、寄人、示人,并与广大诗友词家共勉。
浪淘沙·暴雨
作者:邓 辉
似注破天惊,电闪雷鸣。九霄秋汉决堤倾,雄耸南山云雨雾,不见棠城。
洪水貌狰狞,浩浩无情。千川熟稻浪冲平,急令司神修雨簿,还我晴明!
郭云点评:
这是诗人目睹一场暴雨,给稻田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后,发至肺腑的一首壮怀激烈的作品。该词名曰“暴雨”实质在为民生而呼唤,为苍生而呐喊!可见诗人忧民生之兴衰,念黎民百姓之疾苦的布衣情怀依然如故,初衷未改。
词的上片着重叙述了暴雨的程度与状态。首句径直主题。仅用五个字就描绘了暴雨的程度与气势:如注如灌往地面淌水,好像天破了一个大口子,裂了一条大缝子惊人魂魄。一个“注”字足以看到暴雨来势猛烈、急促,点之密集且如瓢泼盆倾之状也!接下来诗人依时空范围,对暴雨从实景上进一步的刻画,画出了一幅立体图。首句以虚为主,接下来“电闪雷鸣”,“秋汉决堤”、以至整个棠城都淹没在暴雨和烟雾之中,是以实景为基石的虚实相生的意象。是一幅动静相间、明暗互补、远近相衬、形象逼真的动画板块,一幅无色的画卷也!
下片紧紧围绕暴雨,洪水所造成的灾难,再次勾勒了一幅画卷。这时诗人的情感,所表现的是十分慷慨悲凉,和壮怀激烈的痛心。尤面对“千川熟稻浪冲平”的场景,诗人的心情表现得更为悲愤激越,郁勃不平的情感。恨“洪水貌狰狞”,又恨雨神岂能不顾黎民之痛苦啊!所以要对天呐喊“急令司神修雨簿,还我晴明!”好一个异想天开的想象。在诗人眼里“雨簿”是可以修改的,为什么偏偏在稻谷即将收获的季节来暴雨呢。尽管这些想象有几分梦幻、几分天真,但这些超脱现实的心境,切实反映了诗人迫切想改善民生之疾苦,减轻洪水所造成损失的同情感。何等高尚也!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理念的再现吗!可见诗人虽食皇粮之士,切不忘养育自己的 黎民百姓的烟火之根,可贵也!
该作品虽属小令,却融涵了大气象。也是当前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暴雨与洪水,诗人沉思万种,从头到尾诗人的心境沉郁顿挫, 文势跌宕起伏。景随情显,气随境壮,情于景藏。其情绪沉浮圆合,断续无迹。其结尾既是为民生呼唤,又蕴涵一种寄托与希望。其构思巧妙独到,颇为神奇之笔也!
上一篇名家点评李联川的诗歌
下一篇唐昌友点评邓辉诗歌
公众微信号:chengnanjiaoyujituan
关注微信公众号,详细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