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基于理论,成于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为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落实劳动教育,城南高级中学在云程楼楼顶贫瘠的土地上打造了生物和地理实践基地。
生物组精心策划,开展了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经过艰辛而快乐的劳动,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啦,快来品尝阳光的味道!
一、除草
“除草涧边春意足,衔云洞口夕阳迟。”杂草不仅会与作物争夺肥料、水分、空间,还会因为生长快遮挡阳光,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更可能带来病虫危害。所以,在播种农作物种子前,清除杂草可有效提高农作物土壤营养吸收率,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课余时分,同学们挥锄除草,用手拔草,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大家还懂得了更深的哲理:除去杂草,摒去“杂念”,留下沃土,播下种子,就能开启一段“生命之旅”。
二、整地
整地可以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温,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同学们挥舞锄头,虽不是“带月荷锄归”,但在挥锄之间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意,更加珍惜粮食,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同学们还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伙伴之间互相配合,分工明确,才能发挥集体的作用,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三、施底肥
肥料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改善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合理施肥,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扎实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能在实践时从容不迫。同学们在施肥过程中,对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组成、含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亲自动手操作,让课本上的“适量”“合理”不再苍白无力。书本上寥寥几笔的概括总结,却蕴含了无数先辈的呕心沥血,这又岂是埋头教室就能领悟得到的?
四、播种
种子在萌芽过程中必须保证基质和种子周围空气的湿度,所以大家先给基地浇水,然后播下种子,再进行喷水(水最好为雾状)。幼苗应该有充足的光照,然而在刚出芽时又应该避免强光造成伤害。
一粒种子,总会破皮发芽,渴望阳光,向上生长。亲手播下一粒种子,见证它的顽强,体会生命的奥秘,感叹大自然的奇妙:这份亲身体会过的感悟,焉能从“纸上得来”?
五、管理
播下种子,等待果熟,需要日月的交替,还需耐心与恒心的呵护。播种后的管理步骤中重要的便是掌握适当水分。出苗以前,保持土壤内充足水分,供种子萌发的需要。浇水时要避免土壤板结。出苗以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根系向下深扎。这定期浇水、除草、施肥等一系列管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
作家蒙田曾道:“我有两个忠实的助手,一个是我的耐心,另一个就是我的双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年轻气盛的少年们多多少少带着些许急躁。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静下心来,感受水流浇灌生命时缓缓流淌的律动,去聆听花朵悄悄含苞的密语,感受生命的绽放,发现坚持的意义。
六、收获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小小的果实里蕴含着我们看不见的星辰大海。也许没有人在意过,在那昏暗无光的地下,是什么支撑着那一粒小小的种子对阳光的渴望。是DNA的驱使,还是叶绿素的追求?
我们只能大概猜测,当它硕果累累的时候,它所经历的所有黑暗和困难全都有了意义!
我们在等待收获的时候,逐渐丰盈了自己的人生:不必妄自菲薄,不必惧怕黎明前的黑暗,努力去追寻自己的光,就一定会等到春暖花开!
总结
人生是公平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可能收获的东西不是我们当初所设想的,也可能收获的时间不是我们当初所希望的,但是一定会有收获。我们付出汗水,得到酬劳;付出时间,得到知识;付出艰辛,得到成长……时间就像渔网,我们把它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收获都来源于脚踏实地的付出。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实践,合理规划,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初步养成了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并在活动中体验到探索带来的乐趣。
书本的理论知识是前人的智慧。而如何充分理解,合理运用,还要我们不断探究,带着实践精神去发现。虽然本次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生物探索却一直在路上。
我快要熟啦,快来品尝阳光的味道!
文字、素材:高中生物组,排版:蒋能勇,审核:李联川。
公众微信号:chengnanjiaoyujituan
关注微信公众号,详细了解更多信息